查看原文
其他

张瑞敏颠覆性的万字新思考:如何首创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经济体系?

朱批蓝批君 朱批蓝批 2022-10-12


【相关链接

海尔张瑞敏3.31内部重大会议讲话,

首次万字阐述不确定时代的方法论!


【"朱批蓝批"编者按】


3月31日,海尔集团召开重大专题会议,研究"外部高度不确定性形势下的确定性战略",创始人张瑞敏作了近万字的内部讲话。


一周后的4月9日深夜,"朱批蓝批"公众号在获得独家授权之后,推送了《海尔张瑞敏3.31内部重大会议讲话,首次万字阐述不确定时代的方法论!》


如果把其他公众号转载后的阅读量计算在内,合计10万多人阅读了张瑞敏这一极具启发意义的重磅讲话,由此可见顶级企业家张瑞敏的影响力之强大


今天,"朱批蓝批"公众号又获得独家授权,推送海尔创始人张瑞敏6月27日在海尔集团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全文。"朱批蓝批"公众号的运营团队认为

1万余字的6·27讲话全文,是张瑞敏具有自我颠覆性的最新思考,不仅对于各类企业探索物联网时代的应对策略有极强的现实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政府机构等各类组织也具有触类旁通的深度启发意义。


比如,张瑞敏的6·27重磅讲话谈及

规划一定要做,但前提是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

正确的导向一定要有正确的落地方案。

进入物联网时代,许多企业曾经拥有的全球化优势正在快速失去,甚至于在品牌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可能"刹那生变"。

海尔不会永远蝉联,甚至有可能明年就不再是唯一,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思考如何不断升级进化。

企业很难在整体上实现自我颠覆,但自我颠覆又是时代使然。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不仅仅等同于算法,而是为了让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展示得更好、更可迭代。

组织需要真正颠覆为自组织,而个人需要真正转型为自主人。

无穷进化的导向,是让人人都充满活力,人人都创造用户价值。

自驱力意味着,可以自发地不断扩展、不断迭代。

要创新再创新永无止境,因为,我们为用户创造的最佳体验也没有标准答案,永远在自进化的路上迭代升级。

应该把做好的样板快速地复制出去,不但在国内复制,而且应复制到国外去。


更多精彩论述,请看内部讲话全文。

欢迎转发分享,欢迎留言提问!!!

 

"朱批蓝批"运营团队

内参君个人微信号:


以人单合一为导向,

首创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经济体系

——在海尔集团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张瑞敏

(2022年6月27日)




一、当前的形势以及我们的策略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的环境和经济形势变化之大、之快、之剧烈,令人目不暇接。如此瞬息万变,我觉得用佛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可能非常贴切:"刹那生变"。“刹那”,是印度古梵语的音译,表示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单位,一弹指等于60刹那。而对应“刹那”的意译,就是“念”,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念念不忘”即是“刹那刹那不忘”。总之,“刹那生变”意指变化之快,而且,这种变化没有谁可以预测、可以主宰。

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在外部多变的环境中如何实施已制订的规划?大家也知道,我们海尔集团在全球有120多个工厂,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规划,同时进行生态经济的转型也要有规划,而且每个规划都非常耗时耗力。今年初所做的规划,在上半年的实施过程中就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多亏我们遍布全球各地的链群和小微能自主地应对各种变局,才极大地减少了一些损失。

由此问题引发一个思考,到底还需不需要做规划?事先做了规划,但又无法完全预测到未来发生的变化;如果不做规划,难免失于随波逐流。这个问题看似两难,并非无解,我的看法是规划一定要做,但前提是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关于创建生态经济体系的命题,刚才,大家谈到了发展生态经济的“三条曲线”(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未来产业)的战略规划,说得非常到位,我都赞同。但是,有一点,仍然要坚持把正确的导向放在首位;没有正确的导向,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规划”。当然,还要以链群合约创新应变,其目的是让我们能在物联网时代变中取胜。

我把这方面的许多最新思考汇总成一个题目:以人单合一为导向,首创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经济体系,把自己近些年来关于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些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二、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机遇和挑战:概述
导向有如指南针,有了指南针,不管遇到河流、湖泊还是山峰,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可能会拐个小弯,但是总的方向不会变。当然,正确的导向一定要有正确的落地方案,对于海尔来说,那就是以人单合一为导向,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1. 物联网时代的经济一定是生态经济
目前,好像没有其他人这样定义过,但我们对此始终坚信不疑,而且多年来上下求索,因此可称之为首创

生态经济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往前追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就是平台经济;再往前追溯,传统工业时代的经济就是产品经济。产品经济或平台经济,都已实施多年并基本成型,两者的导向是一样的,都是以企业而非用户和资源方的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因此就不存在生态之说。但是,生态经济的导向与前两者完全不同,也因其尚未成型,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创造引领的难得机遇。

当前,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发了关于全球化的颇多争论,其中,有一类观点可称之为“去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浪潮。我个人认为,持这类观点的人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从本质上讲,其背后是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要重新夺取全球化的主导权、领导权。“全球化”的最初指导思想,来自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不同国家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开展贸易。

比方说,有的国家具有石油、矿产等资源优势,有的国家具有加工制造能力优势,这时候,处于全球产业链顶端的国家拥有技术、资本和品牌优势,全球化的格局就体现为:加工能力强的国家从资源优势强的国家进口原料,加工后的产品输送到掌握技术、资本和品牌的国家。

又比如说,从耐克、苹果等公司的产业链来看,代工方的利润极其微薄,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方拿走。如果你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出口,等着你的将是巨额的专利费。再比如,如果你不掌握显像管的专利技术,你的彩电出口企业的利润被收完专利费之后就所剩无几。这些是产品经济时代的全球化商业现象。

但进入物联网时代,许多企业曾经拥有的全球化优势正在快速失去,甚至于在品牌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可能"刹那生变"。

全球品牌数据与分析公司凯度集团最新发布了2022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排行榜,海尔在全球品牌百强中连续4年唯一蝉联生态品牌。其实,许多国际著名企业也曾申报过这个生态品牌。这个结果说明两个问题:首先,生态品牌是全球著名大企业都重视的,这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次,海尔唯一连续4年蝉联,说明要形成生态品牌还是比较困难的。换句话说,以产品经济或平台经济的思路去做生态品牌,有点缘木求鱼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对我们的挑战:海尔不会永远蝉联,甚至有可能明年就不再是唯一,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思考如何不断升级进化。

2. 海尔先行一步的探索
在物联网时代,支撑生态经济的底层技术变成了数字化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曾经拥有产品、技术优势的国家目前非常急迫地宣布成立全球的数字化联盟、芯片联盟的根本原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不仅仅等同于算法,而是为了让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展示得更好、更可迭代。芯片技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助推产品的智能化,而是要促进人机互联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场景体验。

现在,我们海尔已先行一步,将数字化技术、芯片技术融入生态经济领域,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首创了物联网时代所需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在全球企业30多种新模式当中,“人单合一”模式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

首创了物联网时代所需的场景品牌"三翼鸟"和生态品牌"卡奥斯"。今年的5月28日,在少数发达国家投了反对票的情况下,由卡奥斯主导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标准获得了IEC的高票通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先行了一步。或者说,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没有拿出有竞争力的提案,如果他们先拿出了提案,最终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首创了物联网时代财务核算必需的第4张表。传统财务核算的3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已经使用了100多年,现在物联网时代需要第4张表——共赢增值表,这也是国际公认的了。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生态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海尔已处于引领的位置。但是,现在必须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把这些孤立的优势连接成生态经济的一个体系。今年上半年,海尔集团的新一届董事局已经做了很好的部署,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上半年的经营不仅取得了逆势增长的成绩,同时也取得了包括关于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的国际标准获得高票通过、连续4年蝉联唯一生态品牌等成绩。在生态经济方面,我们要想成为长期的引领者,必须用系统思维使之体系化。

3.生态经济体系的3个条件
我把生态经济体系分成3个条件:第一个是生态经济的必要条件第二个是生态经济的充分条件;第三个是生态经济的目标,即新型商业全球化。

(1)生态经济的必要条件,是生态链交互的无穷进化。生态经济意味着创造与引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科层制下的产品经济和以电商平台等为代表的平台经济都做不到,因为它们更多的是与顾客交易、极少或没有与用户交互。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生态链交互的无穷进化是生态经济的必要条件。

(2)生态经济的充分条件,是生态方价值的无穷循环。生态经济意味着所有生态方一起创造用户的体验增值。但是,生态方如果不能得到增值分享,交互就会停止,因此,生态方价值的无穷循环成为生态经济的充分条件。

(3)生态经济的目的,是生态圈扩展的无穷裂变,实现新型商业全球化。生态经济的必然趋势是全球化,这个新型全球化不同于传统的“全球化”,生态经济既能为用户创造体验价值,又能让生态各方都得利,那么,它肯定可以自裂变,并通过自裂变的方式覆盖全球。

后面,我将以上3个条件作为3个部分展开讲,而每一部分均采用西蒙·斯涅克的黄金圈理论——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做什么(How)。这个逻辑比较简练,是递进的关系。

“为什么”讲的是,创造性的破坏。要做生态经济,就必须破坏、颠覆传统的经济模式,否则新模式就做不成。
“是什么”讲的是,创造性的重组。既然把旧的经济模式破坏了,就要重组出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做什么”讲的是,既然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就要不断地迭代、升级、进化。


三、创建生态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生态链交互的无穷进化
海尔在这方面的求索,体现为链群合约,而链群合约是物联网时代我们首创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其他管理模式有质的不同。

1.为什么(创造性破坏)
产品经济,意味着一个企业只聚焦一个产品线;平台经济,比如电商平台,其差别也仅在于有很多产品在平台上销售。但是,生态经济意味着场景,比如智慧家庭的场景,这是靠一个产品线、一个企业满足不了的;平台经济也不行,尽管电商平台可以把各种产品组合在一起,但是无法做到根据用户的体验进行迭代。

只有链群合约可以成为生态经济的必要条件看看下面的链群合约生态图(图1)就很清楚了,它的中心是用户,围绕用户形成了创单链群和体验链群,就像中国传统的阴阳图一样,动态平衡,无止境运行。


图1:链群合约生态图   制图:HMI

生态经济是非均衡的、非线性的在非均衡、非线性中创造用户体验并不断迭代,这是产品经济或平台经济所不具备的,因为后两者本质上还是科层制的。

为什么我们海尔能引领生态经济?我觉得,本质上还是源于自我的颠覆。早在2000年,已91岁高龄的全球知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一个别人从没有提出过的预测:“公司在未来25年后不可能得以幸存,从法律和财务方面看还可以,但从结构和经济方面无法做到”。也就是说,你还可以注册一个公司、并作出财务报表都没问题,但从结构和经济方面完全不可能,即科层制的管理结构和产品经济的经营模式难以幸存。

从德鲁克2000年做出预测到现在,过去20多年了,还少有企业去真正地做这件事,因为企业很难在整体上实现自我颠覆但自我颠覆又是时代使然,正如德鲁克所言,“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与用户零距离,这也是我们创造“人单合一”模式的一个重要依据。

2.是什么(创造性重组)
链群合约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全球首创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现实版。

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早在1992年就被提出来了,到现在已经30年,该理论的创始人詹姆斯·弗·穆尔和我们交流过多次,他个人非常喜欢到海尔来。穆尔说,多年来他终于在海尔看到有企业将商业生态系统这种理论落地了。

他的理论,概括起来很简单,就2个要点,但做起来很难。
第一个要点是"以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第二个要点是,"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

如何理解“以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这个要点呢大家刚才提到我们的组织是链群联合体,我认为很正确。链群联合体就是经济联合体,而一个孤立的企业成不了经济联合体。电商平台上有许多企业,但却不是经济联合体,因为他们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利益共享。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就更难了,毕竟传统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都很难。在经济联合体中,彼此又互不隶属,怎么相互作用呢?但是,链群合约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链群合约的中心是用户的体验迭代,链群上的各方都共同围绕着用户相互作用,如果不相互作用就没有增值分享。

又怎么理解“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这个要点呢商业世界里有很多机会,组织和个人只有变成有机体,才能去获取机会、创造价值。这也带来一个难题,即自我颠覆,组织需要真正颠覆为自组织,而个人需要真正转型为自主人。

在生态经济之前的企业组织,都是他组织、他驱动的,之前的企业人也都是被动的执行者。海尔现在探索的链群合约,就是要把他组织变成自组织、把他驱动的经济人变成自主人,由此创造出“水母效应。你看,水母没有神经中枢,但任何一个触角发现猎物,其他触角都会自动地合力围剿,体现出自组织效应。

3.做什么(不断升级进化)
我们要聚焦于链群合约的无穷进化,以努力实现几个目标。

目标一,链群合约的无穷进化是以创造用户的最佳体验为中心,比如让用户感受到与传统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即,购买产品不是交易的结束,而是交互的开始,因为产品身后有一个链群合约在不断升级用户的体验。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我举几个例子来说。

比如,不是“保修期”而是“保证期”。我们现在还习惯叫“保修期”,这是不对的,应该叫“保证期”。“保修期”意味着,所有人都不需要对问题负责任:只要按规定免费维修即可,更没人与用户实质交互。“保证期”并不是不要保修期了,而是要让用户体验到背后有一个链群合约实时地与其有效交互。因为,免费保修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好的体验,而保修期内产品不出问题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也不是。因为用户还有其他的诉求,因此,保证期不仅仅是保证质量没问题,更是要保证用户体验能够迭代升级,这就需要链群合约中的无穷交互以实现之。

不是“顾客满意率”而是“终身用户保有率”。传统的企业都统计顾客满意率,链群合约根本就不应该研究顾客满意率,而要转向研究“终身用户保有率”,努力创造每个用户的终身价值。链群合约生态图的圆心是用户,先要创出用户的体验迭代,然后再进入三级品牌的进化,从高端品牌到场景品牌再到生态品牌。

目标二链群合约无穷进化的活力源自“增值分享、共同进化”。链群合约首先必须给用户创造增值,然后实现增值分享,由此吸引社会各界更优的资源共同参与进化,再产生更大的增值分享,进而形成链群合约的无穷进化。

目标三,无穷进化的导向,是让人人都充满活力,人人都创造用户价值。如何理解链群合约的这个导向,我们可以借鉴《塔木德》的“解读再解读”经验。《塔木德》是流传3300多年的犹太法典,汇总了很多人对圣经旧约律法的解读,所有参与的人一起辩论,没有标准答案,辩论的结果由一个拉比写到律法里。过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辩论出新的结果,又由新的拉比写进去,他们今天还在往里写,永远在不停地替换更新内容。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600多万人口的以色列,按人均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却在全世界排第一。另外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在古罗马军队镇压犹太人起义、毁其第二圣殿后,从公元135年开始,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复国。近2000年还能够延续下来,犹太民族可能是唯一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论流落到何地,犹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本《塔木德》。他们把《塔木德》里的很多理论,运用落实到世俗生活当中,在世俗生活当中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内容,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信仰。

这里面,又有两个启示。
启示一:通过对《塔木德》的解读再解读,形成了一个需要永远解读的《塔木德》,即,都是标准答案,又都不是标准答案。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创新再创新永无止境,因为,我们为用户创造的最佳体验也没有标准答案,永远在自进化的路上迭代升级。

启示二:以色列人流散世界各地能再复国,是每个人都拥有共同的信仰。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让链群合约无穷交互,取决于链群合约生态中的每个节点对于自创新用户个性化体验的坚定信念。


四、创建生态经济体系的充分条件:生态方价值的无穷循环
这在海尔的求索,则体现为“共赢增值表”

1.为什么(创造性破坏)
为什么说“共赢增值表”是充分条件原因很简单,在生态经济中,生态价值是各方共同创造的,因此需要共享以形成无穷循环。产品经济追求企业内部价值最大化,体现为股东价值最大化;平台经济追求的平台价值,本质上也还是股东价值。但是,生态经济需要创造用户体验价值的最大化,其实质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这是完全不同的。


图2:共赢增值表   制图:HMI

从报表上看,传统的3张报表体现的一定是产品价值,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共赢增值表体现的是用户和生态方的价值。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汤姆森说得非常到位,他说,“由海尔首创的共赢增值表是未来物联网时代所有企业都需要的第4张表”。这是因为,其他3张表根本没法计算生态经济,也就没有生态价值。他的另一句话也很有道理,“共赢增值表的理念就是鼓励企业创业创新和用户参与。这也使得共赢增值表异常独特,与众不同”。

2.是什么(创造性重组)
我个人认为,共赢增值表体现生态价值循环的主要有两点——源泉和动力第一,它是创造生态价值的源泉;第二,它是生态价值无穷循环的动力。

我们先说这个源泉,共赢增值表有6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是用户资源,第二大要素是资源方,第三大要素是生态价值总量。要素一的用户资源不是顾客,而是交互的对象;和要素二的资源方一起创造用户最佳体验;要素一和要素二加起来,看你创造的生态价值总量是多少。这应该是增值的、可以分享的,如果不能分享,则不能进一步正向循环。

我们再来看动力,这体现为共赢增值表中的要素六,即边际收益递增。其实,这需要形成机制,正如复杂经济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提出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导致正反馈循环”。这句话很学术化,但是很好理解。

举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概括就是一句话:先国家后集体剩下都是自己的。国家和集体要的是一个定数,剩下的无论多少都归自己,干得越好,得的愈多,干得更好,由此形成了正反馈循环。海尔首创的“共赢增值表”,就是要形成这样的正反馈循环的机制。

3.做什么(不断升级进化)
首先是,做出一个正反馈循环的机制与运行体系。

边际收益递增导致正反馈循环,而边际收益递增不是靠“压数”就能压出来的,而是要靠链群合约的“三自”进化——自涌现自裂变自进化,来实现的。链群合约要实现边际收益递增,前提是自涌现而不可能是自出现,是创造出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快速裂变。而自裂变分为2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量变,从一个地方裂变到多个地方,最终实现全覆盖;另一个层次是质变,即创造出个性化体验后又裂变出更多更新的体验,实现无穷的自裂变。

生态各方在一起自进化出边际收益递增后,要自进化出下一个,否则很快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产品经济或平台经济一定是边际收益递减的,你看哪个产品不是越卖越便宜?哪个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不是越来越高?所以说,共赢增值表是生态经济的报表,是生态经济体系的充分条件。

其次是,做出人的价值最大化循环进化的体系。

共赢增值表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计算出每个人的生态成本和生态价值。但这不应是孤立的,要与要素三的生态价值总量连在一起,即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与生态价值总量的最大化之间一定要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是,无穷循环的导向

无穷循环的导向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用户的终身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参考斯图尔特·克雷纳在《管理百年》里说的一句话,“每个用户都有终身价值,一个企业能够满足多少终身价值,成为其成功真正的衡量标准”。



五、创建生态经济体系的目标:生态圈扩展的无穷裂变
海尔在这方面的求索,体现为卡奥斯卡奥斯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1.为什么(创造性破坏)
为什么说生态圈扩展的无穷裂变可以全球化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企业全球化模式。产品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全球化意味着,在母国设立全球总部,到别的国家或区域设立分部,分部再联合起来设立大区。现实中,总部给分部下达广告营销或者开辟市场、推销产品的指令,目的是推销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只有顾客交易的产品价值。可以说,这种模式不能实现自扩展。

我们的生态圈扩展可以无穷裂变,是对产品经济或平台经济的创造性破坏。因为,我们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所有参与者都可以体现出自身价值,体现出自身尊严。就拿我们在海外的扩展来说,美国通用家电(GEA)就是自裂变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没有去硬性改变什么,设备没变、人也没换,为什么能效马上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通过创造用户价值实现每个人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由此体现每个员工的尊严本质上看,这种观念在每一个市场都适用,如果有的区域现在做得还不够好,那一定是因为具体的机制和运行体系出了某种问题。

2.是什么(创造性重组)
首先,这是一个生态圈扩展的运行体系。

海尔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先行一步的样板,就是“链群合约+量子小店”。2021年疫情期间,上海区域市场首创了量子小店体系,这个很重要。量子小店既不同于传统产品经济中的专卖店,也不同于电商平台上的直播间,而是生态圈扩展的运行体系。因为,它是为了生态圈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用户体验的非常重要的根据地;也因为,它是在终端和用户接触并融合到一起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但是,这个体系扩展得还不够快,应该把做好的样板快速地复制出去,不但在国内复制,而且应复制到国外去,目前在美国已开始尝试。

其次,这是一个生态圈扩展的自驱力。

自驱力意味着,可以自发地不断扩展、不断迭代。生态圈扩展的自驱力体现为三要素,即“三生”——生态订单、生态收益和生态品牌。具体来说:
生态圈创造的是生态订单,产品经济创造的是产品订单;生态圈创造的是生态收益,产品经济创造的是产品收益;生态圈创造的是生态品牌,产品经济创造的是产品品牌。

品牌的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卖得多卖得赚卖得快现在,产品订单卖不多了,但生态订单可以让你“卖得多”;产品收益赔本赚吆喝了,生态收益可以让你“卖得赚”;而生态品牌则可让用户蜂拥而至,实现“卖得快”。

三翼鸟的场景品牌和卡奥斯的生态品牌在“三生”的自驱力上已有引领性的创新,如跨行业赋能,已在服装、化工等行业进行了探索;又如跨地区的赋能,在全国不同省区市进行了探索。另外,在国际上也有所扩展,如“人单合一”模式成为国际认证的标准、与欧洲云计划(GAIA- X)的合作等。

3.做什么(不断升级进化)
我们可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来做。

首先是,国内可以做什么

以无穷裂变在国内经济社会条件下独树一帜,就是要在目前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环境下,通过生态圈扩展的无穷裂变能够异军突起。从经济学上来讲,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宏观经济平衡,也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背后的理论,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这方面宏观上已经做了很多实践,比方说加大投资、减税让利、发放消费券等;货币政策背后的理论,以弗里德曼学说为代表,宏观层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贷款政策宽松、降息等。

但是,我们仍应该通过生态圈扩展的无穷裂变创出新天地。因为,归根到底,还是要创造与引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即千人千面而非传统产品的千人一面。当然,这对海尔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我们不仅要让传统的产品个性化、定制化,而且要转型构建食联网、衣联网等各种新生态,并进行无穷裂变,以实现引领。

其次是国外可以做什么

一句话,以无穷裂变加快国际标准的进化。2022年5月28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高票通过了卡奥斯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我们要通过无穷裂变让这个标准不断地升级迭代。

卡奥斯主导的IEC国际标准,被认为需要以方法论去升级。从两个方面看升级,一个方面是自身不断升级迭代,从1.0到2.0、3.0不断升级;另一个方面是三大标准连在一起升级,即IEC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标准、IEEE大规模定制模式标准和ISO大规模价值链管理标准。

那么,如何以方法论进行无穷裂变的升级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方法论。方法论大体上应该分为两种一种叫演绎法一种叫归纳法。演绎法体现为认识论的唯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从一到多,用一个定理或一个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对象。举个简单的例子,三角形内角的和是180度,那么,所有的三角形,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一定是180度,不会有例外。归纳法体现为认识论的经验论,不是从一到多,而是从多到一,通过很多的经验归纳提炼出这个“理”,但归纳法提炼出的“理”需要不断地有新的经验加入,再不断地深化。新的经验在哪里呢?要靠裂变,裂变出更多的小微、裂变出更多的体验。

我们这次创造的标准,属于归纳法,来源于许多小微经验的归纳提炼。其他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经济的思路上,因而他们没有新的经验,也就提不出适应生态经济的提案,但对我们来说,如果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经验,这个标准也许会戛然而止。所以,我们的标准获得通过只是一个起点绝对不是终点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无穷裂变的导向。我认为,这个导向就是一个词:扩展秩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他生前的最后一本著作《致命的自负》中提出“扩展秩序”这个概念。哈耶克在之前的著作里曾提出过“自发秩序”。自发秩序是什么?比方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是自发秩序,不用谁去安排,它自己会形成一种秩序;但是,扩展秩序真的有点像我们所说的生态。当然,那个年代还没有商业生态,足见其理论之超前。

哈耶克对扩展秩序的表达有2个要点其一“扩展秩序使所有人的知识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二“扩展秩序使完全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各自的目标相互合作,出现在这种扩展秩序的合作的特点是人们相互受益”

这真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一个定义:无边界的开放生态。首先,海尔的链群合约,就是要使所有人的知识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充分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而且可以让更多更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变成一个无边界的开放生态。其次,为了各自的目标而相互合作,不是让其他人听你的指挥,而是一定为了各自的目标可以相互合作。因为,相互合作创造的增值分享可以满足各自获得收益的目标。


我刚才讲的,只是最近对于物联网时代生态经济体系的一些反思和感悟,希望大家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去思考和实施但总的导向不能变那就是"人单合一"和在链群合约生态中体现所有人的价值最大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构建与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经济体系。

(备注: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略有修改) 

【延伸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2022全文批注)

国发12号文件,非同寻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